河湖水体发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
河湖水体发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有机物、氮、磷等外源污染物的排放: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,在氧化分解过程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,导致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,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。厌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、腐败和发酵,同时产生甲烷、硫化氢等恶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,造成水体发黑发臭。
- 细菌在河底繁殖导致底泥被污染,造成水体黑臭。
- 水循环不畅也是水黑臭的原因之一。河流水量不足,流速缓慢,导致污泥淤积,污水滞留,垃圾沉积,造成水体黑臭。
为解决河湖水体发臭的问题,必须保证进入河湖水环境的污水得到处理,使水体黑臭的污染物全部减少,然后用生物除臭剂抑制河湖黑臭。
河湖发臭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生物法。
-
物理法:
(1)引水换水:用“以清释污”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,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。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,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,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,费用高昂。所以“引水释污”只是起到一个“治标不治本”暂缓效果。
(2)底泥疏浚“清淤挖泥”: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、氮、磷等营养物质,增大湖的蓄水量,是减少内源性污染、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。但是大规模清淤,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,削弱其自净功能,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。 -
生物法:通过在水体中加入除臭微生物,利用微生物的菌种将发臭物质分解为无臭物质,达到除臭目的。此外,微生物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,减少氨、硫化氢等物质的产生。同时,还可以配合生物浮床、人工湿地等生物技术,提高净化效果。
此外,还可以加强湖泊周围的环境管理,控制污染物排放,减少湖泊底泥淤积,保护湖泊生态平衡,提高湖泊水质。同时,也可以考虑使用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措施,如生态堤岸、生态浮床、生态曝气等,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。
以上方法可以有助于解决河湖水体发臭的问题,实际操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。
新闻动态